|

春节反诈温馨提示:欺诈典型案例及风险防范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0日

分享至:
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人民银行有关工作要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宗旨,汇总国家反诈中心、会员单位、互联网络等发布的相关反欺诈案例素材,编写春节反诈温馨提示,引导普通老百姓正确认知和防范欺诈风险,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安全。

案例一:“领取疫苗补偿款”诈骗

案例一:“领取疫苗补偿款”诈骗

房先生居家期间收到一条短信息,称凡是接种过疫苗的人员,可点击下面链接,录入个人信息登记备案,领取疫苗接种库补偿款,补偿额度是2000元。房先生查询自己的疫苗接种信息后发现自己接种的正是这种疫苗,于是点击了短信链接并进入一个看似正规的网站。房先生根据网站指引填写了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并得到认证完成的提示。输入完成后,开开心心坐等补偿款入账。谁知等来的确是银行扣款信息,此时房先生才知道是被骗了。

防范提醒:

新冠疫苗接种信息均由权威部门发布。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会按要求公布可以进行新冠疫苗接种的信息,包括地点、服务时间等,请大家关注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遇到问题或疑惑可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

案例二:售卖“新冠特效药”诈骗

案例二:售卖“新冠特效药”诈骗

乔女士近日发烧嗓子疼,抗原检测后发现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为找到缓解方法便上网搜寻帮助,看到一条信息说“售卖治疗新冠特效药,服用后15min内令头痛及浑身酸痛症状消失”,急病乱投医的乔女士主动联系对方。为早点拿到药,按照对方指示点入链接,支付购买药品货款,然后等待快递药物上门。可一周过去,乔女士基本自愈了,药物也没送到,再联系对方发现已被拉黑,此时乔女士才知道受骗了。

防范提醒: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特效药”,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信息盗取账户余额。不要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或陌生电话推销,要在正规平台或有专业资质的药店及医院购买药品!

案例三:投资“新冠特效药”诈骗

案例三:投资“新冠特效药”诈骗

杨女士前段时间在一个网络平台上认识了一位网友,谈到当前疫情形势时,对方表示,自己正在投资研制”新冠特效药,预期收益很高,并主动询问杨女士想不想加入,和他一起赚钱。杨女士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便按照对方的提示,给指定银行账户转账1万元,不久后对方告知自己药品已初步研制成功并获利2000元,且将收益转回给杨女士。尝到甜头的杨女士在对方的诱导下,又给指定银行账户转账5万元。但不久后,杨女士发现再也无法联系上对方,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防范提醒:

网络交友需谨慎,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转账。谨慎看待“低成本高回报”“稳赚不赔”“内部渠道”的投资,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网站、APP,避免落入网络投资诈骗陷阱。

案例四: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

案例四: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

小邵是网游爱好者,春节期间游戏平台推出“特别活动’和“神兵利器”,小邵很是喜欢。看到游戏聊天栏内有出售“神兵利器”装备的信息,便主动联系对方。对方称愿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将装备卖出,但需在指定平台交易。小邵进入对方指定网址,绑定银行卡信息充值交易。但资金充值后对方便下线,充值后的资金也无法取出,此时小邵才意识到被骗。

防范提醒:

春节孩子放假在家,家长给孩子玩手机时,谨防孩子被诱导支付购买虚假游戏账号装备,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案例五:虚假积分兑换诈骗

案例五:虚假积分兑换诈骗

曹先生收到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好:您的积分3000分即将过期,请登录激活并领取现金礼包。”曹先生井没有过多怀疑,点击链接后进入页面,按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和预留手机号码等信息,并要求下载“安全控件”。曹先生提交信息并下载软件后,页面进入等待的状态。不久后,曹先生收到多笔消费短信,此时曹先生发现自己被骗了。

防范提醒:

当收到积分兑换的短信,凡是短信中有网址链接的,一定要注意识别,不要随意点击,有可能是木马病毒或是仿冒的钓鱼网站。遇到要输入真实姓名、银行卡及密码等隐私信息时,一定要多留心。

案例六:冒充老师收取新冠疫苗费用诈骗

案例六:冒充老师收取新冠疫苗费用诈骗

 周某、赵某某,温某某利用QQ群或微信群寻找学生家长群,先是冒充家长私信班主任,谎称微信换号或者手机丢失骗取班主任信任,加入班级家长群。随后,趁班主任上课之际,将账号改成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模仿其口吻要求每位家长缴纳新冠疫苗费用350元。见发布消息的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家长们也没有过多的怀疑,很快在群中响应,通过其提供的收款码付款,等到班主任发现群聊中有骗子假冒其身份而进行提示时,已有多名家长被骗。

防范提醒:

群聊管理员应当严格进群管理,不能让身份不明的人混入群聊。遇到群聊里要求汇款转账的,家长要核实发布信息人的身份,通过电话或者当面核实的方式与校方取得联系,确保转账事由和收款账户准确无误;一旦遭遇网络诈骗,保留好转账的账户明细和聊天记录,及时报警。

版权所有@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ICP备10208788号    该网站已支持IPV6

站点导航| 网络学院|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