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网】昆山:深化科技赋能 全面提升运营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

分享至:
打印

  昆山农商银行立足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围绕运营管理平台、智能厅堂系统、智能超柜设备,不断完善从全行到网点、到客户的数字化运营模式。

  一、依托运营管理平台,实现流程精细管理。

  完善传统办公系统在管理、统计、分析、展现上的弱项,搭建昆山农商银行运营管理平台,统一整合登记管理、检查监督、任务下达等功能,实现运营、检查、履职、考核等功能的统一管理。一是建立可视模型,加强运营管理。通过运营数据分析构建可视化的全行机构模型、单机构模型、员工模型,建设运营检查管理、运营差错管理、运营风险管理、问题原因归类等模块,为全行运营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拓展线上功能,提升检查质效。在保证合规的情况下,迁移部分检查功能至企业微信,实现利用手机填写底稿、上传相关违规佐证、远程对接等,推动运营检查无纸化、线上化。该功能已运用于飞行检查,全面检查、账户管理检查、内部账户检查等,可节省最多6小时单项检查时间。三是梳理履职清单,规范工作要求。定期以履职清单形式下发工作指引,梳理日常工作思路。每日监督柜员上岗状态,协助复核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等重要物品;每周下达业务规章学习和岗位练兵要求,检查自助设备清机、加钞工作;每月组织业务知识和技能测试,核对质押物和代保管品。四是对接考核系统,优化人力调配。对接人资系统、绩效系统,定期录入工作、检查中遇到的运营问题,分析员工结构、业务量、业务技能、业务类型、业务差错等信息,为优化劳动组合、岗位调整、薪酬绩效分配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创新智能厅堂系统,打造厅堂营销阵地

  借助数字化赋能,实现厅堂资源的高效分配、业务的精准营销、人员的能力提升,提升客户业务办理体验和员工工作效能。一是构建厅堂画像,合理调配资源。客户等候、办理业务时间过长时,自动提示运营主管,同步分析厅堂当前时段、柜台资源、客流量等信息,制定包含人员配置、时间限定、区域划分的资源协同方案,缓解客户焦虑情绪、提升厅堂运转效率。二是构建客户画像,精准开展营销。运用ECIF、CRM、商机管理平台、营销作战平台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直观展示客户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层、职业分布情况等,对客户进行多维度分类,精准营销相应业务。在系统中引入客户营销视图、金融产品展示、营销线索管理、营销转介管理等功能,将业务营销融入厅堂服务和管理流程中,带给客户全流程、高效率的服务体验。三是构建员工画像,定向提升能力。通过系统统计员工的业务办理时长、转介动作、客户满意度等信息,对比交易标准动作,针对性开展过程督导、流程改进、系统迭代等。定期汇总历史数据,定期根据员工长短板开展业务知识、系统操作培训,切实提高员工业务能力。

  三、迭代智能超柜设备,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全部推广新型智能超柜,更新厅堂超柜、信创超柜、PAD背夹、低柜版、桌面式等设备,降低操作门槛,提高客户的业务流程体验。截至去年11月末,已投放智能超柜265台,移动超柜180台,为网点分流和外拓服务提供设备保障。一是更新UI界面,落实亲民便民。结合昆山农商银行品牌文化,添加昆曲等当地元素,让当地居民更亲切。上线老年版本智能超柜,设计简约清晰、放大整体字体、增添语音播报,让使用操作更便捷。删除界面冗余要素,根据客户习惯更改功能按键名称,如原来的“密码重置”更名为“忘记密码”,增加针对每项功能的一句话注释,让业务流程更清晰。二是改进影像合成,提高业务效率。以“后台合成影像直接保存”代替“超柜前端合成影像”,减少对设备机具性能要求、网络速度的依赖,降低影像丢失风险,平均缩短影像上传等待时间约10秒。三是强化运维监控,迭代超柜功能。借助智能超柜远程监控运维系统,设备运维人员可全面掌握设备运行情况,提前发现故障模块,从“被动报修维修”转为“主动运维服务”。定期分析交易日志,梳理高频交易制定标准时长,围绕设备维修、服务保障、现金长短款处理、客户满意度提升等方面促进超柜交易改造。

版权所有@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ICP备10208788号    该网站已支持IPV6

站点导航| 网络学院|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