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新闻网】区块链赋强公证:“三化”助力昆山农商行 构建不良清收“数字信任”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分享至:
打印

  昆山农商行自2020年起率先与公证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性地将赋强公证环节前置嵌入小微贷款业务流程。通过与公证处共同建立“昆山公证处区块链赋强公证平台系统”,实现借款合同等债权文书的智能化在线赋强,构建了“科技+公证+金融”的新型风控体系。目前该模式不仅在昆山使用,还在盐城、扬州逐步推广。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办理赋强公证业务44293笔,涉及贷款金额221.67亿元。

  一、公证赋能双提速,业务风控高效化

  区块链赋强公证模式的创新实践,成功实现了业务效率与风控能力的双重提升。

  在业务流程维度,实现了前端极速出证。通过系统直连实现借款合同在线公证,昆山农商行将传统需要3—5个工作日的公证流程压缩至实时完成,单笔业务处理时效仅需15分钟。全流程无纸化操作不仅完美契合小微客户“短频快”的融资需求,更实现了业务办理效率的突破性提升。

  在风险处置维度,确保了后端快速清收。相较于常规诉讼流程,赋强公证能够在借款人发生违约的情况下,省去漫长的审理程序,快速进入执行阶段,能够尽早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最大限度地挽回银行的损失。截至目前,依据执行证书申请强制执行288件,法院已立案214件,案件平均回款周期较常规程序缩短50%左右。

  二、风险识别三重验,债权保障前置化

  昆山农商行依托区块链区块链存证技术和大数据风控模型,创新构建“技术防控为基、法律保障为盾、柔性调解为桥”的立体化风控体系。

  在技术支持层面,运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和大数据模型,形成全流程智能化的债权审查机制。该系统通过多维数据交叉验证,实现了对借款人身份信息、婚姻状况、抵押物信息等关键要素的自动化核验,建立起立体化的风险识别网络。运行数据显示,平台不仅能精准识别恶意虚构债权债务关系、规避法律等行为,更能深度挖掘非真实意思表示的担保等隐性风险。项目运行至今,已累计拦截问题业务3189笔,从源头上筑起了信贷风险防控的“智能堤坝”。

  在司法保障层面,基于公证机构的法定权威性,打造全周期数字化的证据固定体系。通过智能合约和加密技术存证技术,对借贷关系的确认、变更、终终止各环节进行法律效力固化,构建起闭环式的权益保障机制。该机制不仅实现了公证文书的司法可执行性,更通过区块链时间戳、哈希值校验等技术手段,确保每笔交易从缔约到履约的全过程均具有完备的法律证据效力。目前已进入执行程序的 214件案件均获得法院认可,未发生一起因公证程序或内容提出的执行异议案件,证据采信率达到100%。

  在风险处置层面,立足赋强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设计“刚柔并济”的债务清收方案。针对当前房价下降、抵押物普遍无法覆盖借款本息的市场环境,创新形成执行证书+分期还款的柔性处置模式。一方面即时激活赋强公证执行效力,确保法律权威性;另一方面实施“缓冲评估”机制,基于借款人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协商分期,由其单方出具还款承诺并履行还款义务,银行暂不申请执行。这一模式既保留了法律强制力,又给予借款人缓冲空间,既牢筑风险防线,又体现金融温度。2025年已按此模式协商成功9户、金额674万元,在借款人自主履行期间已收回72万元。

  三、多方降本四维省,资源配置最优化

  区块链赋强公证模式通过创新性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应用,实现了金融资产资源配置的全面提升,在银行运营、客户成本、司法资源和社会效益四个维度均实现了突破性优化,创造了显著的多维价值。

  在银行运营维度,该模式带来了结构性成本优化。一是通过公证债权文书直接执行,避免了传统诉讼案件需缴纳的案件受理费、保全费、公告费等支出,近五年来累计节省诉讼费用约400万元,单笔不良贷款处置成本降幅达91.8%。二是得益于赋强公证对借贷事实的完整固化,债权债务关系清晰明确,银行工作人员可直接凭公证文书向公证机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省去了传统模式下需要聘请律师代理诉讼的环节。同时,申请执行证书材料已实现标准化配置,仅需提供经区块链存证的公证债权文书、违约证明及身份证明三项核心要件。银行工作人员只需前往公证处一次提交材料,即可完成执行证书的申领,实现了“一次提交、快速出证”的高效清收模式。

  在客户成本维度,该模式创造了显著的普惠价值。通过节省诉讼相关费用,显著降低了借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以单笔借款本金100万元计算,相当于为借款人节省1.28万元的潜在支出。更重要的是,这种成本节约不是以牺牲风险控制为代价的,相反,通过前置公证强化了债权保障,使借款人能够获得更稳定的信贷支持。数据显示,公证后贷款履约率达90.18%,较传统贷款产品提升3.33个百分点。

  在司法资源维度,该模式体现了现代化多元解纷机制的创新实践。通过公证与司法的有机衔接,构建了分层化解金融纠纷的新机制。在诉源治理层面,公证机构作为专业第三方,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金融债权进行前置性法律确认,大量事实清楚的案件在诉前即获得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避免了不必要的诉讼程序。在执行优化层面,创新推出的执行证书+分期还款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灵活的处置方式,既确保了法律文书的权威性,又大幅减少了直接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实践表明,该模式通过公证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既减轻了法院的审判压力,又优化了执行资源配置,为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在社会经济维度,该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为区域金融稳定注入新动能。通过将公证服务深度嵌入信贷全流程,形成了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保障的闭环管理机制。公证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不仅为借贷双方提供法律见证服务,更通过专业审查有效识别潜在风险,从源头上防范金融纠纷的产生。这种创新实践既完善了市场信用体系,又优化了区域金融生态,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金融领域的创新样本。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风险防控效能的提升上,更展现在促进金融市场规范发展、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等社会效益层面。

  昆山农商行的创新实践表明,区块链赋强公证不仅是清收手段的技术升级,更是对传统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公证预防纠纷、固化证据的法定职能优势,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信贷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未来,昆山农商行将持续深化法律科技+金融服务的融合创新:横向拓展至信用卡分期、互联网业务等场景;纵向探索跨区域公证协作机制,通过与异地公证机构、法院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优化执行程序衔接。我们坚信,这一凝聚昆山智慧的创新模式,必将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新标杆,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具价值的昆山方案。

版权所有@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ICP备10208788号    该网站已支持IPV6

站点导航| 网络学院|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